close

法國將軍與英國女司機的聖誕晚餐——烤羊肉末和鷹嘴豆泥









“我們在一座金字塔背後的小村莊裡閑逛,無意中發現瞭一傢小飯館,這裡的食物雖然簡單卻很美味。我們點瞭一盤蠶豆羔羊肉末、面包、沙拉和鷹嘴豆泥,伴著啤酒大快朵頤。”



這段話來自蘇珊·特拉弗斯的回憶錄《明日勇敢》,描述瞭1941年12月,她作為自由法軍第1旅旅長馬裡-皮埃爾·柯尼希將軍的司機,陪同將軍遊覽埃及吉薩時的經歷。對她而言,柯尼希將軍既是上司,也是一位特別的人物。當時,自由法軍為瞭配合英軍在北非的作戰,由敘利亞的阿勒頗轉移到開羅,在部隊即將開赴西部沙漠前線之前,柯尼希和蘇珊驅車前往以金字塔著稱的吉薩,進行瞭一次輕松愜意的聖誕旅行。正值戰時,遊客很少,他們隨意漫步,共進晚餐,度過瞭一段愉快的時光。



廚房油煙處理

■1941年聖誕節造訪埃及吉薩的兩位特殊遊客:自由法國將軍柯尼希(左)和他的英國女司機蘇珊·特拉弗斯(右)。





■位於吉薩的金字塔群,這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蘇珊來自英國,此時她的祖國正在實行嚴格的食品配給制度,她的腦海裡浮現出正為一日三餐發愁的父母,於是感慨地寫道:“今年的聖誕晚餐如此豐富,是我此前從未經歷過的,我將終生難忘。”



吉薩這傢小飯館提供的菜肴是具有典型中東風情的阿拉伯菜。由於信奉伊斯蘭教的原因,羊肉是中東地區最主要的肉食,阿拉伯人制作羊肉的方法十分多樣,而蘇珊他們吃到的羔羊肉末則是一種很有特色的烹飪手法,這類菜肴中以敘利亞的卡博最為有名。卡博以新鮮羊肉末為主料,與洋蔥丁混合,加入各種香辣調味料攪拌均勻,反復捶打成肉泥,然後裹在鐵簽上慢火烤制,有些類似於我們常見的烤串,因為口感細膩、風味獨特而深受歡迎。





■敘利亞名菜卡博,使用羊肉末烤制而成。





■賣相誘人的烤羊肉末,除瞭使用羊肉作為原料外,也可以使用雞肉和魚肉。

營業用抽油煙機

蘇珊提到的鷹嘴豆泥是另一種代表性的中東美食。鷹嘴豆是一種原產於西亞的豆科植物,其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因此也被稱為“埃及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鷹嘴豆泥的做法要稍微復雜一些,需要將幹燥的鷹嘴豆用水泡上一晚,然後慢火煮軟,搗成糊狀,之後加入鹽、蒜片、白芝麻醬和檸檬汁調味,最後淋上橄欖油,撒放辣椒粉等香料,並用切碎的香菜裝飾。鷹嘴豆泥一般搭配外觀扁平的口袋面包食用,這種面包其實更像是中空的面餅,其原料是小麥粉、鹽和水,烤制後面餅中間有空腔,切開後握在手裡形似口袋,故名。阿拉伯人喜歡將鷹嘴豆泥或其他菜肴夾在口袋面包中間,一起送入口中,這種吃法類似於肉夾饃。在中東地區,烤羊肉末、鷹嘴豆泥和面包的風味會因為地域有所不同,但做法大同小異。





■中東地區流行的鷹嘴豆泥,在中央的凹陷處盛有橄欖油,並用辣椒粉和香菜末做瞭裝飾。





■切開後口袋面包的中間會有空腔,形似口袋,故而得名。





■鷹嘴豆泥也可以混合其他菜肴一起食用,比如圖中的肉醬。





■在口袋面包裡塞進果蔬和肉類,立刻變身阿拉伯風情三明治。





■在口袋面包中加入蔬菜沙拉,看起來非常爽口。



1941年聖誕之夜在古老的金字塔下享用美餐的柯尼希將軍是戴高樂麾下的一員幹將。他於1898年出生於卡昂,1917年參軍並在一戰中立下功勛。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柯尼希先後在德國、摩洛哥、喀麥隆等地服役,二戰爆發後回到法國,曾參加挪威戰役。法國戰敗投降後,柯尼希設法從佈列塔尼逃到英國,加入瞭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並受到賞識,由上尉破格提升為上校,擔任自由法國第1師參謀長,於1941年前往中東作戰,不久又晉升為少將,擔任第1旅旅長。在1942年5月的比爾哈凱姆之戰中,柯尼希指揮第1旅的3700名官兵在德意軍5個師的猛攻下堅守瞭16天,為自由法國贏得瞭聲望,被戴高樂譽為法蘭西的驕傲。





■在1942年5月的比爾哈凱姆戰役中,自由法國第1旅的戰士們奮勇沖鋒。這一戰打出瞭法軍的威風,也讓柯尼希聲名大振。



二戰後期,柯尼希作為自由法國的代表參與籌劃諾曼底登陸,同時受戴高樂委派統一領導法國國內的抵抗組織,積極配合盟軍作戰。1944年8月,柯尼希被戴高樂任命為巴黎軍事總督,負責恢復首都的秩序,還奉命逮捕瞭犯有叛國罪的貝當元帥。二戰結束後,柯尼希擔任駐德法國占領軍司令,並在法軍中歷任要職。柯尼希於1951年退役,投身政界,作為戴高樂的堅定支持者曾兩次擔任國防部長,後於1970年去世。1984年,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追晉柯尼希為陸軍元帥,以表彰為法國的解放做出的傑出貢獻。





■1944年8月,擔任巴黎總督的柯尼希(左三)與艾森豪威爾(左二)等盟軍高級將領在一起。





■戰後晉升大將軍銜油煙分離機的柯尼希,在他去世後被追晉陸軍元帥。



與柯尼希共進聖誕晚餐的蘇珊·特拉弗斯是一位經歷不凡的女性。她於1909年出生於倫敦,父親是一位海軍將官。蘇珊在1940年志願加入法國紅十字會當護士,後來成為救護車司機。法國戰敗後,蘇珊輾轉前往中東,在法國外籍軍團第13團當司機,她以不輸於男性的勇氣贏得瞭戰友的尊敬,被親昵地稱為“拉小姐”,同時也獲得瞭柯尼希將軍的欽佩,成為他的隨行司機。





■法國外籍軍團保存的蘇珊·特拉弗斯的身份檔案。





■蘇珊·特拉弗斯在北非前線的留影,作為女性在異國軍隊中經歷戰火,這份勇氣值得欽佩。



在柯尼希和蘇珊共度聖誕幾個月後,他們又在戰場上共同經歷生死考驗。1942年5月,德意非洲軍大舉進攻比爾哈凱姆,柯尼希在戰前要求所有女性撤離戰區,但在戰鬥開始後不久,蘇珊隨一支運輸隊返回前線,並在此後兩周內和所有法軍戰士一起忍受德軍頻繁的空襲和炮擊。6月10日夜,法軍奉命撤退,途中不慎闖入雷區,並遭德軍的火力阻擊,隊伍停滯不前。危急時刻,柯尼希命令蘇珊駕車開到車隊前面,為所有人開路。蘇珊毫不猶豫地加足油門,飛奔向前,一路上頻頻遭遇射擊,但她唯一擔心的是引擎能否正常運轉。在將軍座車的引領下,法軍車隊終於在次日上午抵達英軍控制區。事後人們在蘇珊的汽車上找到瞭11處損傷,一個減震器壞掉瞭,剎車也失靈瞭。北非戰役後,蘇珊又隨法軍先後在意大利、法國和德國作戰。





■在比爾哈凱姆戰役中成功撤退的法軍部隊。



二戰後,鑒於蘇珊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她被正式接納為法國外籍軍團成員,成為唯一加入法國外籍軍團的英國女性,並隨部隊前往東南亞,參加瞭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後於1948年退役。蘇珊的丈夫尼古拉斯·施勒格爾米爾希也是法國外籍軍團第13團的戰士,也曾親歷比爾哈凱姆激戰。兩人在退役後定居巴黎,育有兩子。蘇珊於2003年12月18日以94歲高齡去世。





■根據蘇珊·特拉弗斯的戰時留影繪制的畫像,她是唯一加入法國外籍軍團的英國女性。


C288F77B5A4E97CB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ek406eg44 的頭像
    qek406eg44

    學亮的網購推薦

    qek406eg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